医院库

首页 > 找医院 > 浦东新区人民医院 > 详细介绍

浦东新区人民医院

【二级 综合医院 】

详细介绍

医院简介

医院创建于1938年,前身为川沙诊疗所、川沙县中心医院、川沙县人民医院,1980年被上海市人民政府命名为川沙县红十字医院,1993年更名为浦东新区人民医院、浦东新区红十字医院。医院占地面积47662平方米,建筑面积84382平方米。目前医院核定床位800张,设有37个临床业务科室。现有职工1400余人,其中高级技术职称127人,博士9人,硕士89人。2014年门急诊量超过150万人次,出院达3万人次,手术量14000余例,医疗技术和医疗质量在上海市同级同类医院中名列前茅,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现代化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是浦东东部区域医疗中心。

医院地理位置优越,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川沙新镇,距上海浦东国际机场8公里、距在建的迪斯尼乐园仅2.5公里,承担着周边地区140公里区域面积近60万人口的医疗救治和技术支持任务,同时承担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及周边快速交通干道、迪斯尼在建工地等突发社会事件及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及医疗保障任务。

医院于2012年顺利通过上海市二级综合医院等级复评审,并于2013年顺利通过创建“全国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评审验收。作为上海市第三轮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建设项目之一,医院于2013年完成上海市创伤急救中心(东部)项目建设。2013年正式挂牌成为上海市志愿者服务基地。今年正式与西藏江孜县人民医院签署了合作协议。近年来,医院还注重精神文明建设,连续五届获得“上海市文明单位”称号。

医院配有百万元以上固定资产专业设备40余台,包括1.5T核磁共振诊断仪、64排X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像设备、DSA、全数字化乳腺X光机、全数字化(DR)X光机移动床、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彩色超声诊断仪、全数字胃肠机等,建成了以数据收集、设备传输、参数分析等为一体的数字化信息系统,满足临床工作开展需要。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先后接受医学院校的实习生数百名,先后成为第二军医大学、苏州大学、南通大学的教学医院。2011年成为安徽医科大学的临床学院,2013年正式挂牌华东理工大学社工系实践基地。

医院拥有专门的临床实训中心和电化教室,建立有完整的教学体系和健全的教学管理、考评及奖惩制度,注重临床实践能力的教学与培训,多次在大学组织的学生临床技能比赛中获得团体和个人的奖励。

2014年通过了同济大学附属医院(筹)和上海市全科医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的申报验收。有兼职教授及副教授23名,博士及硕士生导师5名。近年来承办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7项,每年完成II类学分学习班25项左右,应用“24小时医学频道”现场直播等富有影响力的方法,大大提高了医院在国内的学术知名度。随着同济大学教学理念的导入,医院将遵循医学院校规范的医学理论与临床实践教学方法,进一步加大对教学设施的投入和师资队伍的建设力度,尽快实现从教学医院向附属医院层次的推升。

在不断提升临床服务能力的同时,医院提出“科教兴医”的战略方针,坚持“以科技为先导,以人才为根本,以管理为基础,以技术为依托”的发展思路。通过多年的努力,目前有市重点学科1个(中医科)、市级重点建设项目1个(上海市创伤急救中心(东部))、区重点学科群1个(功能性胃肠病)、区重点学科6个(内分泌、超声影像、放射影像、肛肠外科、神经内科、呼吸内科)、区重点专科2个(神经外科、妇科宫颈疾病),另外还有3个院级重点学科群和2个院级重症学科,初步形成了市、区、院三级学科梯队,神经外科成为上海市颅脑创伤研究所的浦东分中心,神经内科成为上海市浦东新区的脑卒中筛查中心,逐渐形成了医院中医肾病诊治、糖尿病血管病变的筛查与防治、缺血性脑血管病急性期溶栓及二级预防、慢性便秘的多学科诊治、创伤急救与颅脑外伤诊治、浅表小器官的超声诊断、放射影像学的三维重建、心导管介入下急性心血管疾病的诊治、宫颈癌的筛查与诊疗等特色医疗,并相应地开设了专科专病门诊,明显提升了医院诊疗水平。

医院注重人才培养,先后入选浦东新区领先人才5人、学科带头人10人、青优16人,并通过人才引进、院内孵育来不断优化人才梯队,为医院的可持续发展注入原动力;重点扶持以临床为源头的科学研究,鼓励产学研结合的课题设计,目前医院在研部、市、区级课题110余项,获得各级科研经费支助300多万,先后获得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教育部科技成果二等奖1项,上海市医学科技三等奖5项,浦东新区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成功申报国家专利14项,美国发明专利1项,有3个项目实现临床转化,每年发表论文120多篇(其中SCI收录超过10篇),先后编著出版专著6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