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库

首页 > 找医院 >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详细介绍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综合医院 医保定点医院】

详细介绍

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始建于1949年,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医院。座落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市中心,是全省最大的医疗中心。1992年被评为“三级甲等”医院,1998年获全国“百家医院”称号。医疗辐射范围延伸到周边国家和地区,与省内外2家医院结成医疗协作集团。

学院医疗专科设置齐全,技术力量雄厚,医技科室,各项医疗指标居全省之首。年门诊量超过120万人次,年急量8.8万人次,年出院病人量7.1万人次,年手术量6万例次,学院还承担着省内高干保健及外宾的诊疗任务。

学院拥有心血管内科、神经外科、普通外科、神经内科、骨科、眼科、妇产科、传染科等一系列国内知名的重点学科。全院各科室技术水平全部达到或超出了三级医院重点专科水平。2/3的学科主任在国家有学术位置并担任着省学会主任或副主任委员职务。有博士后工作站(科研流动)6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各临床医学专业均已成为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博士生导师33人,硕士学位授予点34个,硕士生导师236人。

学院以技术创新为源动力,实施“专科有特色,专家有特长”的发展战略。同种异体脾脏、手、臂移植创世界第一,肝、胰、肠等大脏器移植和小器官细胞移植技术居国内领先地位。心、脑血管及肿瘤介入治疗已达到7000余例次。东北三省首例试管婴儿在这里降生。学院发明的亚砷酸注射液被国家评为二类新药,已使数千名国内外患有M3型白血病病人获得康复。这一成果在中国科学院《2000年科学发展报告》中被称为二十世纪中国十大科技发明之一。每年有上百项先进的医疗技术应用于临床。

第一临床医学院是国家优秀示范临床教学基地,是全国高等临床医学教育中心培训分中心、全国高等临床医学教育中心远程教育培训学院第一分院,是全省两个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之一。设有临床医学专业、口腔医学专业、视光医学专业,有15个教研室、7个教研组,承担着研究生、七年制和五年制的临床教学任务,年在院学生2000余人,年接收进修医师350 余人。

医学院大力开展国际合作项目,从1982年起,与日本松户市立病院建立了长达20多年的友好关系,又先后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美国亚里桑那大学建立友好协作关系,先后有 500多位留学生在世界各国学习,平均每年都有40多位国外学者来院讲学或短期工作。

学院在领导体制、经营运行机制等综合改革方面进行大胆探索,以“团结、奉献、敬业、创新”为院训,在为病人办实事上下工夫,开展了全天候、多层次、全方位的医疗服务。全院职工将以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术和严谨的医风,来实现“一切为了人民健康”这一目标,向创建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的医学院而努力奋斗。用勤劳和智慧迎接哈医大一院更加美好的明天。

科研成果  

医学院具有较强的科研实力,设有4个省级研究中心、5个省级研究所及30个研究室,还设有黑龙江省心脑血管病防治办公室、黑龙江省眼库,是国家临床药品研究基地和卫生部国际紧急救援中心网络医院。近几年,医院承担了国家和黑龙江省重大科研项目近百项,获国家级、部省级科技成果数十项。

获奖荣誉  

1992年被评为“三级甲等”医院;1998年获全国“百佳医院”称号。医院与省内外90余家医院结成了协-作医院,医疗辐射周边国家和地区。拥有11个省级重点学科,普外科被列为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学科),心血管内科、神经外科和血液内科为冲击国家重点学科。医院以技术创新为源动力,实施“专科有特色,专家有特长”发展战略,每年近百项先进技术应用于临床。医院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成为多项慈善基金定点医院,每年定期组织专家医疗队赴贫困、边远地区义诊。60年来,多次组建医疗队应对突发事件,圆满完成任务,受到上级有关部门的表彰奖励。2008年“5.12”汶川地震发生后,医院先后派出71人次前往四川支援抗震救灾,被评为省卫生系统抗震救灾标兵单位。

先进设备  

大型医疗设备有B超(常规、术中探头),腹腔镜、超声刀、胆道纤维镜、乙状结肠镜、微机(十余台)、乳腺红外扫描仪、多头道肿瘤治疗仪、Olympus电子腹腔镜、Olympus腹腔镜专用胆道镜、美国强生超声止血刀及LigaSure止血闭合系统、等其他设备、配置已属国内先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