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介绍
个人简介肖青,男,主任医师,教授,硕导,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肾内科主任,山东省肾脏病学会委员、潍坊市肾脏病学会副主任委员;潍坊名医、潍坊医学院临床教学先进个人。1982年毕业于昌潍医学院医学系,获医学学士学位并留校分配到附属医院内科工作,1985年起从事肾内科专业,1986年至1988年在北京医科大学肾脏病研究所进修学习两年,师从国内著名的肾脏病专家王海燕、谌贻璞教授。2001年12月15日任职主任医师。2005年评为潍坊名医。1986年在我市率先开展了经皮肾穿刺活检技术,使肾脏病的诊断由原来的临床诊断提高到免疫病理学及电镜水平。开展了尿沉渣红细胞形态学观察;开展了测定自身血和尿红细胞MCV及其比值鉴别血尿来源的研究,该项研究已经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开展了在CT引导下肾囊肿穿刺硬化剂治疗技术;开展了扁桃体切除对扁桃体炎相关肾炎的细菌学及疗效研究等新技术。1995年组建了我院的血液净化中心并先后开展了钛轮钉挠动脉-头静脉吻合造瘘、经皮股动脉、股静脉、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插管紧急透析。开展了血液透析对老年尿毒症患者免疫功能的研究;开展了采用血液透析机进行腹水浓缩回输治疗顽固性腹水技术,这项技术被省内专家誉为填补了我省的一项空白。已经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中华系列杂志7篇。编写医学专著6部。已经主持完成了潍坊市科学技术局科研课题三项,均已获科技进步奖。2004年起又有三项科研课题分别在山东省卫生厅及山东省中医管理局及潍坊市科学技术局立项。现担任中华医学会山东省肾脏病专业委员会委员,潍坊市肾脏病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杂志特约编委。潍坊医学院学报常务编委,潍坊医学院肾内科硕士研究生导师。连续多年被潍坊医学院评为临床教学先进个人。科技成果:1.肾区中药离子导入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研究2001年获潍坊市科学技术局科技进步三等奖2.扁桃体切除对扁桃体炎相关性肾炎的细菌学及疗效研究2002年获潍坊市科学技术局科技进步三等奖3.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血清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1受体水平的研究2005年获潍坊市科学技术局科技进步三等奖发表的论文:1.应用角蛋白抗体免疫酶标技术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尿单个核细胞成分的研究中华肾脏病杂志1988,4(3):1402.氟哌酸治疗膀胱炎单剂量疗法与六日疗法疗效观察中华肾脏病杂志1989,5(6):3543.怎样区分上、下尿路感染及现有方法评价临床医学杂志1989,5(3):134.4.尿毒症并发高钾血症5例实用内科杂志1990,10(11):596.5.氟哌酸单剂量和5日疗法治疗妇女急性膀胱炎疗效观察山东医药1989,29(11):34.6.尿细胞学检查的新进展综合临床医学1995,11(4):174.7.尿细胞学检查的进展临床内科杂志1998,15(5):240.8.建立临时性血管通路行紧急血透120例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1998,10(5):262.9.Alport综合征二家系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1998,15(6):359.10.血液透析对老年尿毒症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1999,11(4):215.11.扁桃体切除对慢性扁桃体炎合并IgA肾病的疗效观察中华肾脏病杂志1999,15(1):49.12.中药在肾病综合征激素减量过程中的应用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20(10):725.13.AssessmentonApplicationofChineseHerbalMedicineintheProcessofCorticosteroneReductioninNephroticSyndrome.ChineseJournalofIntegratedTraditionalandWesternMedicine.2001,7(3):180~18214.肾膨结线虫病一例中华肾脏病杂志2003,19(6):359.15.扁桃体炎和并肾炎性扁桃体切除的疗效及细菌学研究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4,24(1):50~5116.测定自身血和尿红胞MCV及其比值区分血尿来源中华综合医学杂志2001,2(6):488~489.17.中药在肾病综合征激素治疗中的应用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4,5(4):224~225.18.通心络胶囊对系膜增生性肾炎患者凝血、纤溶指标及蛋白尿的影响疑难病杂志2004,3(1):16~17.19.中西医结合治疗激素敏感性系膜增生性肾炎疗效观察潍坊医学院学报2004,26(1):1~3.20.应用SysmexF-800MicrocellCounter鉴别血尿来源潍坊医学院学报2005,27(2):81~82.21.1500例清洁中段尿细菌培养及耐药性调查分析潍坊医学院学报2005,27(2):83~85.22.成年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不同病理类型对泼尼松的治疗反应潍坊医学院学报2003,25(1):53~54.23.建立暂时性血管通道进行紧急血透的探讨潍坊医学院学报2003,25(4):277~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