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介绍
1953年上海第二医学院医疗系毕业。1992年任博士生导师。1982年率先应用肺动脉漂浮导管进行床边血流动力学及氧输送的动力监测,提高了对于急性危及生命的临床情况的判断能力,有利于即时观测治疗效应,并在监测参数指导下即时高速治疗方案。改进了低容量性休克、心源性休克,特别是感染性休克时的输液复苏治疗。改进了ADRS患者以及因急性肾功能衰竭接受持续性血液过滤术患者的输液治疗,1988年发现应用胃张力计(gastrictonometer)监测胃粘膜内pH(Phi)能较确切反映内脏器官缺血与缺氧。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整套关于急性发病初期,在血流动力学、氧输送、Phi等参数指导下的输液治疗方案,明显提高了严重感染以及感染性休克的治疗效果。重视ICU获得性感染的流行病学监测与分析。根据ICU获得性感染的特点和严重性,改进了抗生素治疗策略,明显减低了感染患者的病死率。对于MODS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于1984年在全国率先使用持续性血液过滤术,避免失衡综合征,同时有效地保证了营养支持与输液复苏治疗,从而挽救了一部分严重烧伤及严重感染患者的生命